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范文篇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策略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遇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中职学校深入加强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
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规模是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配置不到位,专业化两课教师缺乏
(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比较薄弱。中等职业学校的基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由基层团委、团支部组织负责,班主任、辅导员具体参与。由于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不能迅速跟上,在党员推优发展工作上由少数党员班主任及辅导员负责,加之工作头绪繁杂,几乎无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相对如此多的学生数量,思想政治工作力量非常薄弱。
(2)工作队伍总体较年轻,政工经历较短。除支部书记外,兼职组织员以及党员班主任辅导员大部分由一些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党员教师担任,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时间较短,工作经验相对缺乏,工作方法、工作责任心及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2.中等职业学校基层团委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与组织培养速度慢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校时间一般只有三年,这对于严格完善的党员发展组织程序来说,相对较短。加之考进学校的学生素质相对偏低,在对党的认识、入党愿望等方面还需要大量的“启蒙”教育。这样,经过申请入党、团组织“推优”、党校培训、入党前考察、确定发展对象、群众评议、支部会讨论等一系列入党考察程序,一般要到三年级上学期才能发展为数不多的学生党员,因而与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相比,学生党员的比例偏低。这就要求我们负责推优和组织发展工作的基层团委,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速度,培养思想过硬的合格人才。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性不够明确
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多个方面。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基层支部及党员的活动与党外活动脱节,与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缺少应有的联系沟通。
基层团委或支部活动缺乏主题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质内容。大多数支部主要以发展党员为主要活动内容,以枯燥的方式读报念文件听辅导为主要内容。而思想的交锋、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以增强党性和修养的活动则较少。还有就是写一些心得体会,不一定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教育。
4.团干的先锋性、模范性作用不明显
团干应该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提高,在实际的群众和集体活动中发挥模范作用。但由于团干及学生党员数较少,同时有一部分团干活动能力有限,组织观念不强,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在群众和集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学生党组织的外在形式是只表现为单个的个体,或是有组织形式但整体影响不明显,学生党组织的声音较为低沉,学生党员以党员身份在各种学生活动中发挥作用有限。
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以下几个策略思考: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伍建设,培养合格组织人才,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在学生政治素质培养、发展党员和党员思想教育等工作中担负着重要职责,现在和将来都需要这支工作在一线的队伍。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演变,其工作对象和影响要素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支队伍不仅要了解传统的工作方式,更要接受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培训,以提高思想认识和工作技能。
2.基层团委要加大思想教育工作力度,加大学生党员发展力度
(1)由于现有发展程序繁琐,客观上也限制了学生党员数的增加,表现在:入党申请者必须经过校级党校的培训才有资格成为发展对象,而校级的培训又有规模和时间上的限制,其结果使得承担教育培训任务的党校成为一个瓶颈。为改变这种状态,可在各专业,各年级开设分党校,接受校级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学员不限于重点培养发展对象。学生只要愿意了解党、学习党的知识、接受党的教育,都为之敞开大门,组织部门在审核发展材料时,对参加经过批准建立的各专业,各年级党校学习的审批对象一视同仁。
(2)本着积极而慎重的态度,在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力争使学生党员比例有所提高。在低年级做好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3.通过学生社团等群众组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制度和机制保障
(1)基层团委与支部要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压担子,给任务,向有关组织推荐等。要建立制度,以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得到保障,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他们密切联系群众,奠定在群众中开展工作的基础,并在具体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创设生动活泼、多元开放的组织活动和组织氛围,使思想政治教育有可亲可近的感觉,增强学生的思想素质,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分析、思考,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习能力教育,融入到党建工作中来,不断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黎刚.先进文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0).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范文篇2
一、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学生特点
(一)观念不成熟,易受影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4-17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均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以网络文化为例,由于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学生极易沉迷于网络文化中,如热衷于网络游戏、网恋等,并受到网络暴力文化、网络色情文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尤其关注社会亚文化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不良影响,并通过观念的拨正和引导,使其避免遭受此类亚文化的影响。
(二)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主体意识明显。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既容易受到正面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极易受到负面价值观念的影响,因而呈现出较高的可塑性,表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例如,学生由于年轻气盛,往往具有一种朴素的正义感,此时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走上正路,成为社会栋梁之才;如果任其自由发展,则有可能沾染社会不良习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人才培养需求
(一)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走上社会后将服务于技术性的专门岗位,以技术特长服务于社会。人才的标准之一是德才兼备,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即应致力于培养道德素质较高、职业技能卓越的专门人才。如果学生仅有技能而无品德,那么只会成为“废材”,甚至会祸害社会。可见,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将道德品质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除了对学生个人私德、公共道德的培养以外,中等职业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一种被普遍认为是从事一种职业的人士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得到雇主的青睐,学生才能有较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同时较高的职业道德也是学生在岗位上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一个基本条件。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一些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为了个人私利,不遵守劳动合同中的保密条款,甚至刺探、侵占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这些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但会引发民事上的赔偿责任,甚至还会产生刑事责任。此类不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的毕业生,虽然可能会得到一些蝇头小利,但终究行而不远。
(三)促进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应促进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青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学生毕业后应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中等职业学校应善于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发展形势,使学生认识到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变革、发展的时代,教育青年们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既要树立远大理想,有高远的追求,也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从而成为一名有责任感的优秀公民。
三、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时展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一种“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应结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关注的问题,并积极回应。
(一)人生观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应尤其关注学生的人生观教育,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例如,恋爱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所遇到的一个问题,校方不能片面地压制学生谈恋爱,而是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恋爱、婚姻的一些常识,尤其应培养学生高尚的婚恋道德情操,使学生不至于情感问题而影响甚至荒废学业。此外,学校还应教育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做好人生规划,实现人生的长远发展。
(二)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时代的学生难免会接触、使用网络,但是某些学生由于沉溺于网络文化而不能自拔,受到网络暴力文化、网络色情文化的残害。学校应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要求学生在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中遵守网络道德,抵制网络上不良文化的侵害,并善于利用网络了解时事新闻和学习专业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范文篇3
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最终目的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责无旁贷,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要牢牢把握好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大力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把握中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思想上关心国家大事,但存在知行脱节。在政治观念和政治态度上,一部分学生的认知存在偏差,在重大政治问题面前不能且无能力作出果断正确的抉择。有的学生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认同,但对党的执政能力、反腐能力却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指责社会的不公,却回避自己的责任。
(二)价值取向趋于进取务实,但行为表现短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国家对个人利益的承认和保护,使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开始形成较为务实的价值取向。
(三)思想观念深受互联网影响,但在正向使用上存在偏离。互联网扩大了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拓展了他们的求知平台。但是,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对社会了解还不够、知行难统一且以学习为主,所以互联网对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
(四)成功欲望很强,但学习不够刻苦。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成绩不好,基础不牢,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考试时考风也不容乐观,诚信意识较差。
(五)就业压力较大,但就业观念与行为存在错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凭低、自我定位错误、专业能力不强、个人能力不足、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有偏见等各种原因,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就业情况及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供需矛盾突出,就业问题成为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面临的最大考验。与此同时,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就业观与行为不一致: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够务实,对就业单位要求苛刻,希望留在大都市,基层和农村不在考虑范围。
(六)注重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忽略了综合素质的提升。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薄弱,沟通能力偏低,团队合作能力欠缺,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把握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一)围绕当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是就业问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奋发进取,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那些在学习和生活上积极上进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并通过不同的方式鼓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锻炼实践能力;对那些思想不积极、学习态度不端正、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进行“自立、自强、自信、自爱”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既要关注学生成长中的“大事”,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生活中的“小事”,把思想引导与关心服务结合起来,从帮助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开展各种灵活有效的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加强学风建设,培养严谨求实、探索创新的学习风气。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各个学科,鼓励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劲头。另外,要加强创新教育,引导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想问题要多视角、全方位,“提高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思考力、进取力、想象力、综合力、选择力、批判力”。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收集3篇) 】相关文章:
三年级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25
我的日记精选(整理4篇) 2024-08-24
三年级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8-24
我的日记精选10(整理6篇) 2024-08-23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中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收集3篇) 2024-09-19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收集3篇) 2024-09-18
特殊教育教学模式(收集3篇) 2024-09-18